台湾作家朱天心发表《想我眷村的兄弟们》的1991年,罗台秦博士早已走出眷村,于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到香港教书,并与丈夫戴泽良先生开始创业,踏上了大陆改革开放向前疾驰的列车,于珠三角投资工业界,成就斐然。 投资近三十年后,他们在大湾区龙头城市深圳,却投资遭遇“诈骗”,2亿多投资款去向不明,公安不予立案追查。思及对法治环境的失望,作为“将门之后”的她屡屡落泪。
2012年,定居香港的罗台秦博士及其伴侣戴泽良博士经人介绍认识深圳建筑业的潘海飞、朱清石等人,后者取得罗、戴二位博士的信任。2016年,他们开始向其吹嘘拥有丰富资源,并持续向二人推荐深圳城市改造项目,称该项目预期收益很高,有绿地、华润等大企业参与。 然而,罗台秦后来意识到,潘海飞等人向夫妇两位兜售的是虚假承诺:所谓项目在2017年12月14日被罗湖城市更新局确认纳入“城中村”综合治理范围,明确不属于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但潘海飞等人以该项目为幌子,编造所谓的专款专用《深圳坳下项目房地产投资基金》,并通过伪造不存在的公司公章、虚构基金真实信息、隐瞒项目真实情况、用多家公司账户转移资产等诈骗手段,涉嫌非法占有罗、戴二人的投资款2.2亿余元。
01 “聊得来”的年轻朋友
生于台湾的罗台秦博士,在美国就读博士期间与戴泽良博士相识,后结为夫妻。在香港学术界工作数年后,二人携手创业,很快成为了颇负名望的企业家。 2005年,罗、戴二人认识了民生银行的业务员王承。对方为了拓展业务,邀请二人在民生银行进行委贷(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这是二人在从商后首次接触金融业务——此前,二人一直从商,经营领域为工业实业。 委贷进行得很顺利,2011年,罗、戴二人经王承介绍认识了朱清石,即王承曾经的同事,朱清石向二位博士又介绍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潘海飞。二人向夫妻俩介绍了不少投资项目,其中包括银行委贷:二人当时的抵押是国营企业南油集团的工业楼。 早期的合作项目顺利回款,夫妻俩对朱、潘两人也建立了一定信任。
公开信息显示,朱清石、潘海飞均毕业于深圳大学。潘海飞是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1996级校友,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取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自小父亲做汽车生意,毕业后,他在深圳市环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后转向企业管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为公司监事。潘还同时担任深圳年利达副总经理以及集德创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职务。 两人在名校的求学经历和工科专业背景,很快取得了戴泽良博士的进一步信任。罗台秦博士从小亦读书出色,1977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之后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取得博士学位。至于戴泽良博士,他出身香港公务员家庭,从拔萃男书院毕业以后,赴美留学,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及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统计学博士学位。 此外,戴泽良博士向来看重后辈,多有提携,他对两位年轻人的勤奋和干劲颇为欣赏。 罗台秦博士也同样对年轻人加以鼓励,她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帮助自己的贵人,她感到这是自己回馈、帮助年轻人的时机。
那也是中国大陆蒸蒸日上的时代,罗台秦博士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出于朴素的爱国心,以及对趋势的把握,她长年把投资重点放在珠三角,包括投资实业,设立工厂。同时对“旧改”项目亦感兴趣,这源于他们在工业领域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 “我们本来是不喜欢做房地产,毕竟我们是工业家,”罗台秦博士解释,“但旧改牵扯到村庄、工业楼,我们也是从工业楼(创业)起家的。而且旧改也牵涉到如何把旧的环境变成一个很现代化的环境,我觉得这个对社会有贡献。” 博士毕业后,戴泽良受聘成为港大教授。过了六年,他因朋友邀请,踏足企业经营管理,1992年,乘着改革开放之际,他开始了自主创业。10年后,他收购了受数码相机冲击、受创严重的老牌光学仪器生产公司“宝源基业”。罗台秦博士很快加入,二人携手创业,宝源基业转亏为盈,回归光学产品制造市场前列。 然而,2012年的金融危机同样对宝源基业造成了冲击,工业中心向中国大陆转移,宝源基业需要及时回应时代变革,进行转型升级。潘、朱也主动提出协助两位博士的女儿,为未来接班家中企业做准备。夫妻俩因此更信任这两个看起来友善、年轻有为的后辈。 2013年,罗、戴二人为香港浸会大学基金捐款港币一百万元,支持理学院发展。潘海飞、朱清石也在出席晚宴之列。在罗台秦博士出任第三十九届主席的仁爱堂官方网页里,能找到潘海飞、朱清石同届出任仁爱堂总理的文件。此外,互联网上也显示,2017年,罗台秦及女儿和朱清石、潘海飞及其妻子韩菲,共同在香港参加华商理事会周年晚宴的照片。
02 前途光明的“坳下村”计划
2016年,潘海飞、朱清石向罗、戴夫妻俩推荐深圳市罗湖区坳下村的城市更新项目(下称“坳下村项目”)。潘海飞、朱清石提供的宣传资料称项目预期收益很高,有绿地、华润等大企业和广东知名的叶氏家族后裔参与。 宣传材料称坳下村项目是深圳“东进战略”的第一站,是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位于罗湖区北部,总面积57.06平方公里,包括清水河、东晓、莲塘、东湖四个街道)上的重要节点,临近仙湖植物园、梧桐山、弘法寺等景区。他们也在材料中点出,将拆除21.77公顷用地,一期拆除10.5公顷,可售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销售价值超过250亿元。介绍项目时,潘海飞告诉罗、戴夫妻自己有认识叶家后人的朋友,即邓培根。
在潘、朱和邓的描述中,邓培根和叶家后人认识的故事是这样的:邓培根因为家里做了沉香生意,与深圳弘法寺(在坳下村附近)的大师认识,大师又认识叶家后人。潘、朱声称邓培根是北京云洲(这是潘、朱等人介绍的一系列公司之一)在深圳的代表。 此后,潘、朱等人向夫妻俩推荐了坳下村的基金项目,并希望二人出资成为基金合伙人。二人提供了《入伙协议书》,并要求戴泽良博士在最后一页签字。出于对二人的信任,戴博士没有看过具体内容即签字,此后,夫妻二人认为自己已经是基金的合伙人,但并不了解其他基金合伙人的具体情况。 据后续证据显示,这一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有北京和浦云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和浦云洲”)和深圳市海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石基金”)。此外,《入伙协议书》中显示,海石基金、和浦云洲、贵州云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贵州云洲”)等合伙人均以100%比例共实缴出资3亿元,根据潘、朱等人提供的《海石云洲基金信息披露报告》,基金实缴资本9亿元实力雄厚,坳下村项目真实可靠,资本纷纷涌入。在游说下,夫妻俩向坳下村项目投资2.2亿元。 此后,潘、朱还提供了《深圳海石云洲坳下城市更新投资基金二期入伙协议书》,其中参与的公司更多,除了和浦云洲、海石基金外,还包含贵州云洲、深圳市海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阅公司”)、深圳市海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石集团”)等公司。
03 骗局初现端倪
2016年之前,罗、戴夫妇和潘、朱二人有过多次业务合作,其中涉及数千万资金往来。由于贷款抵押经过银行需要一定手续费,潘、朱劝说二人不经过银行,理由是,“每次到期都要给银行十几二十万的费用,不划算。” 潘、朱二人提出用项目房产证明进行抵押,此外,他们还提出,提供海石集团(法定代表人为潘海飞)80%的股份、让戴泽良博士成为集团董事作为抵押条件的一部分。为了赢取罗、戴夫妇的信任,潘、朱二人对海石集团的项目做了审计,审计报告显示海石集团的价值为9亿元,80%的股份价值为7.2亿元。
这达到了罗台秦博士心目中抵押的标准。 2016年,罗、戴二人投资了坳下村项目第一期款项,总计一亿两千万元。此后,有一次潘海飞的妻子无意间向罗台秦展示了自己的微信,那是一次海石集团的股东晚宴,潘妻提及“喝得微醺,未来十年有一些大计划。”罗台秦感到疑惑,为什么海石集团的股东晚宴,自己和丈夫却从未听说?她向潘、朱二人发问。潘、朱的回应则是发来大量证实公司和基金可信性的文件。这是罗台秦第一次感到基金项目或许有问题,但基于多年来与潘、朱的交情,她并未继续怀疑。 此后,潘、朱不断向夫妻二人提供收购坳下村房屋的文件,并在股东会议中说明海石集团各部门运营情况,虽然并未提供财务报表,但包括项目收购、经营情况等信息。
根据潘、朱二人提供的《深圳莲塘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介绍》,海石集团将以股东预分红的模式向戴泽良博士提供分红。然而,从2018年10月开始,这笔资金消失了。 罗台秦向朱清石追问,对方称潘海飞拿了基⾦的钱周转未归还,自己和潘海飞闹翻了,也在追讨相关款项。后他们改口说这笔钱用于去投资杭州的项⽬,为了稳定夫妻俩,还安排他们去杭州看项⽬。
2018年12月,朱清石拉了一个股东群,其中包括自己、朱清石和罗、戴夫妻,共四人。群聊信息显示,朱、潘二人之间爆发了剧烈的争吵,在罗、戴的调停下,矛盾解除。但分红依旧迟迟未到。 12月18日,潘海飞还在微信群聊中声称约了绿地、华润的人见面。夫妻俩在多次在微信中催促,潘海飞从未安排与两家集团见面会谈事宜。12月26日,朱、潘还带领夫妻俩前往坳下村实地考察,期间继续谎称继续在与绿地、华润谈判,让他们放心,“坳下基金都投到坳下项目上了”,并声称已收购包括村委大楼在内的坳下村众多物业,其中涉及的1.3亿元收购资金至今不知去向。直至2019年2月2日,钱款依旧欠三个月,罗台秦博士终于在微信群里发作,“不要欺负好人!”
04 文件造假,筹谋已久
约定的分红一拖就到了2019年4月,坳下村项目仍未见实质进展。她察觉不对,潘、朱二人也迟迟未给出合理解释,最终选择法律途径,聘请了律师,才从律师查到的资料中发现,坳下村项目早在2017年就被明确为非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然而,潘、朱两人从未如实告知过罗、戴,一直用各类方法,欺骗后者“项目正在进行”。 2019年4月8日,在罗、戴伉俪的一再追问下,潘海飞在群里发了内容为说明项目并非“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而是“城中村综合治理范围”的城管局复函。此函的真实性尚无从确认,而且,“复函”落款时间在2018年1月11日。 “发出后超一年,潘、朱二人从未告知我们项目性质?”2017年11月,二人还向罗、戴夫妇发送会议记要,称“项目公司在拆陪(原文为“陪”,实应为“赔”)旧改协议签约率几个划分片区均已经达到95%以上”。
罗台秦从未见到过潘海飞所称会议记录中的“签约文件”,也未见到过其声称已购买的坳下村房屋。 罗台秦曾打电话至罗湖区城市管理局,接电话人员表示该“复函”上写明的联系人已经离职。关于此函的真实性,接电话者拒绝与罗台秦核对该函件内容,也拒绝出示副本。 根据我国《刑法》第224条,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属于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同诈骗罪。 而前文中提及的,发布坳下村项目基金的数家公司,实际上都由潘、朱和其共谋者所控制,其中包括程从云(邓培根的中学同学)、邹盛德(程从云的舅舅)、韩菲(即潘海飞妻子)等人。潘、朱声称专门成立的项目公司“海阅公司”,实际上由潘海飞及韩菲控制。而新成立的、据称有9亿实缴资本的基金“海石云洲”,实缴资本仅为100万元。
当罗、戴和律师进一步追查,这才发现早在2012年,潘、朱二人就开始造假,海石集团的审计材料就是假的。这让罗台秦博士感到不可置信,“我的脑海里从来没有这个意识,你说我傻也好,但我们从来没想到国土局的文件可以是假的、审计报告也可以是假的。而且大陆这一点和香港很不一样,公司里的钱他们可以放在自己手里,可以私人持有,所以实际上的海石集团已经被他们掏空了。” 后续证据显示,在罗、戴将投资款转入基金账户后,潘海飞等人立刻通过佛山、广州等几家公司等公账户,以及程从云、邓培根、朱江水(朱清石哥哥)等私人账户,进行了转移侵占。 深圳大学官网文章显示,在2017年4月14日深大土木教育基金会成立之时,96级海石集团董事长潘海飞捐赠100万元——此时,按照罗、戴夫妻俩的认知,海石集团的董事长应该还是戴泽良博士。2018年5月12日,深圳大学举行“海石杯”城市更新大赛。朱清石也作为评委现身现场,头衔为“深圳市海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海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9年1月13日,疑似骗局已经被罗、戴二位博士发现,潘海飞还以深圳市深大土木教育基金会理事的身份参与了深大“教学科研成果奖”颁奖仪式暨深大土木校友会年度理事会,且为获奖教师颁发奖牌,并现场赞助了6个1500元现金红包,“更是让抽奖环节惊喜不断,欢乐多多。” 深大土木校友会副会长、基金会理事潘海飞(右一)为获奖教师颁发奖牌。据深大土木校友会 罗台秦认为,坳下村基金项目从一开始就是潘、朱和其他共谋者精心设计的骗局。
05 立案受阻,但仍相信国家法律
罗、戴二人发现自己被骗后,本来要立刻报警,但不久后疫情爆发。二者皆已70岁高龄,出于对身体健康的担忧,他们暂时按下这件事,到了2023年6月12日,二人向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报案,提出遭到合同诈骗。 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南山公安分局却在8月8日做出了不予立案的决定,称“经审查认为被控告人潘海飞等人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不予立案通知书。受访者提供 罗台秦博士表示自己报案后得知,南山公安在接手该案后,发现罗、戴二人的钱款流向了多个分散的账户,追查难度很大。
“公安认为没有办法往下查,他们认为查完第一手,就已经尽了他们侦查的职责了。”此外,由于罗、戴与潘、朱两人签的基金入股协议中,并未说明这一基金是为了坳下村发起的基金项目。因此,南山公安回复表示,只要潘、朱二人在做城市更新项目,“甚至他们都不会问潘、朱是不是在做城市更新项目”,公安都认为其不涉及诈骗。 罗台秦博士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她向南山公安局负责侦查案件的警察打电话询问,但对方却反过来告知她需要提交资金合法来源的证明,后来又称,“(坳下村)将来说不定有一天又可以变成旧改项目,只是现在暂时是综合整治。” “公安怎么可以代表政府,确定下一个项目后续会不会变成旧改?怎么可以让受害者提供资金合法证明?”她极度愤怒,“没有一条法律规定是可以这样的,如果有这种法律的话,国家会变成什么样?” 代理律师此后又进一步询问了南山公安办案警察,对方的回应依旧搪塞:他们不认为这是一起诈骗案件,而是将罗、戴二人的损失归为“投资失败”,“2019年到去年,因为疫情原因,整个中国的经济环境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公司经营不好的时候,谁还能如期兑付?这个经营行为的事咱管得了吗?”公安人员讲,此案成立需要证明朱、潘等人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果这个钱流到潘海飞的个人口袋,他拿去买房、消费(才可以证明),但你现在没这些证据。”
罗台秦博士怀疑南山公安局人士和潘海飞、朱清石是否有所牵连,因为后者曾称,其所作所为只能算投资失败,公安甚至要查其资金来源。她将这句话视作一种威胁,“我说你(公安)是潘海飞他们的代言人吗?他们用这句话威胁过我,我跟戴先生是工业家,脚踏实地,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来自我们的工厂,根本不可能有违法的资金来源。如果你觉得我的资金来源不合法,你可以另外立案。”对方没有回答。 为什么证据明确的情况下却不予立案,反而被要求自证清白?她还怀疑案件中掺杂了公权力的滥用:利害关系人邹景琦(程从云的母亲)曾任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 罗台秦表示,报案过程中,潘、朱及其关联人士曾动用公安力量指控她为虚假陈述,“给我们一大堆麻烦”,她“一开始确实很害怕(被报复),但我后来想,我做人光明正大,要相信国家的法律。我不会放弃。”
06 出生于眷村的拳拳爱国心
罗台秦博士出生在台湾眷村,即1949年后安置国民党迁台军人及家属的特殊聚落。父辈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迁徙,看过话剧《宝岛一村》的人会知道,对故乡的思念构成了眷村的生活底色。她在这种怀念中长大,思乡、爱国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民族情怀。她的名字“罗台秦”是父亲起的,代表了出生地“台湾”和其父祖籍“陕西”,与故乡漂流离散后,父亲期待她记住自己的来处。 多年在台湾和全世界的迁徙经历,她常觉“处处为家、处处不是家”,传承自父辈的家国情怀浸入DNA,她多年来在两岸三地践行公益,带领社团工作,为无数教育和慈善项目捐款。2024年夏天,罗台秦还率领国际华商协进会为甘肃榆中县捐赠医疗健康设备。
戴泽良博士和罗台秦博士理念相似,自幼热爱祖国,一心想要报效国家。七十年代,在美读书时期,他就参与“保钓行动”(又称保钓爱国运动,是由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为了回应日本宣称拥有钓鱼岛主权所发起的一系列民间运动),每次游行抗议,他都走在最前列。相似底色吸引,二人走到一起。 如今,遭遇了这起来自大陆的疑似诈骗后,罗台秦依旧保持着对国家的热爱和个人的正直。她说宁可把所有的欠款追回后捐给社会,也不愿意事情不了了之,“现在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我觉得是关乎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国家的前途需要反贪腐,这些事情的价值对我而言更加重要。其实我很感谢上天给我一生中的安排,让我能有这些财富,它们本来就是取自于社会,也应该用之于社会。” 报警后无法立案依旧打击到了她对在大陆投资的信心,她希望起码能查清钱款去向,而这是公权力机关应尽的职责。当被问到还会不会信任大陆的投资项目时,她回答,“当然不会了,现在我都避开他们,有戒心是应该的。” 但是她对国家的法律依旧怀有期待,希望公权力机关对自己的遭遇做出公正回应。数十年来她专注在工业领域发展,也看到了中国不到半个世纪的进步,“一开始比如说海关,从上到下都是要贪的,现在完全没有了。”她名下工厂里的工人见证了时代发展,丰衣足食,“个个都买了小轿车”。
见证了数十年来国家的工业进步后,她期待也能看到司法部门的进步,并将督促法治进步视作自己的责任,“只有法律的层面与时并进,我们才能够稳稳地站在世界强国的位置上。每次失望的时候,鼓励我的都是民族情怀,这是我对国家的责任。
(作者:喻天南 闲来砍幅青山卖 2025年04月)